
中草药——饴糖
文章协议: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,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,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。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。
类型 | 品 | 性 | 功效 | 味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饴糖 | 微温 | 甘 |
性味功效
《本草经集注》
味甘,微温。主补虚乏,止渴,去血。
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
味甘,微温,无毒,入肺、脾二经。主和脾润肺,补虚止渴,消痰理嗽,建中敛汗。
肺喜润,脾喜甘,宜饴糖之入二经也。建中汤用之,取其甘缓。
《本草经解》
气大温,味甘,无毒。主补虚乏,止渴,去血。
饴糖气大温,禀天春和之木气,入足厥阴肝经;味甘无毒,得地中正之土味,入足太阴脾经。气味俱升,阳也。
肝者生生之脏,生气生血之经也;脾者后天之本,万物之母也。饴糖气温达肝,肝气升,则阳气充;味甘益脾,脾血润则阴气盛,所以主虚乏也。
味甘益脾,脾阴足则渴止。气温温肝,肝藏血,血温则瘀者行,所以去血也。
《长沙药解》
味甘,入足太阴脾、足阳明胃经。功专扶土,力可建中,入太阴而补脾精,走阳明而化胃气,生津润辛金之燥,养血滋乙木之风,善缓里急,最止腹痛。
归经
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归肺、脾经
《长沙药解》:归脾、胃经
别名
胶饴、麦芽糖
常用方
《本草经解》
饴同白芍、甘草、桂枝、生姜、大枣,名建中汤,治肝脾血不足。同川椒、炮姜、人参,名大建中汤,治腹痛不可触。
《长沙药解》
《伤寒》小建中汤,胶饴一升,芍药六两,桂枝、甘草、生姜各三两,大枣十二枚。治少阳伤寒,阳脉涩,阴脉弦,寸为阳,尺为阴。法当腹中急痛者。以甲乙二木,表里同气,甲木不降,则阳脉涩,乙木不升,则阴脉弦。甲木不降,必克戊土,法当痛见于胸胁,乙木不升,必克己土,法当痛见于腹胁。木气枯硬,是以其痛迫急。少阳胆从相火化气,厥阴肝以风木主令,肝胆合邪,风火郁生,中气被贼,势在迫急。胶饴、甘草,补脾精而缓里急,姜、桂、芍药,达木郁而清风火也。治少阳伤寒,心中悸而烦者。以病传少阳,相火郁隆,不可发汗。汗亡少阳之津,木枯土弱,必传阳明,五行之理,病则传其所胜也。胃气调和则病愈,胃土堙郁而不和,其心中必生烦悸。盖少阳甲木,化气于相火,而下交癸水者,戊土培之也。汗泻中脘之阳,土弱胃逆,不能降蛰相火,相火飞腾,升炎于上,心液消烁,故生郁烦。胆胃上壅,阻碍厥阴升降之路,是以动悸。以枯木而贼弱土,燥热郁生,伤耗胃脘之精液,则中宫败矣。胶饴、甘草、大枣,补脾而生胃液,姜、桂、芍药,疏木而清相火也。小建中证,即炙甘草之轻者,烦悸不已,必至经脉结代。《金匮》治虚劳里急腹痛,悸衄,梦而失精,四肢酸痛,手足烦热,咽干口燥者。以中气衰弱,凝郁莫运,甲木不降,累及厥阴,升路郁阻,而生动悸,相火刑金,收令不行,而生吐衄。肺津消烁,则咽干口燥。乙木不升,生气莫遂,贼伤己土,则腹痛里急。木郁风动,疏泄不藏,则梦而失精。手之三阳,足之三阴,陷而不升,则手足烦热,而肢节疼痛。胶饴、甘、枣,补土养精而缓里急,姜、桂、芍药,疏木达郁而清风也。
《金匮》大建中汤,胶饴一升,人参一两,干姜四两,蜀椒二合。治心胸中,大寒痛,呕不能饮食,腹中寒气,上冲皮起,头足出现,上下走痛,而不可触近。以火虚土弱,水邪无畏,中侮脾胃,上凌心火,火土双败,中上寒甚,呕痛齐作,饮食俱废。饴、参培土而建中,干姜、蜀椒,补火而温寒也。
黄芪建中汤,黄芪两半,胶饴一升,芍药六两,桂枝三两,甘草二两,生姜三两,大枣十二枚。治虚劳里急,诸不足。虚劳之病,土败木遏,郁槁不荣,《素问》语。是以里急。生气失政,缘于阳虚。胶饴、甘、枣,补脾精而缓里急,姜、桂、芍药,疏木郁而清风燥,黄芪补卫阳而生营阴也。
乙木生于癸水而植于己土,甲木生于壬水而培于戊土,中气旺则戊土右降而甲木不逆,己土左升而乙木不陷。乙木直升,故腹胁松畅而不满急,甲木顺降,故胸胁冲和而不痞硬。中气颓败,不能四运,甲木上逆而贼戊土,乙木下陷而贼己土,土木逼迫,则痞硬满急、疼痛惊悸、吐衄遗泄、干燥烦热之病生焉。总以根本失养,枝干不荣,故变和缓而为急切,作盗贼以犯中原也。风木相火,郁生燥热,内耗脾胃之精液,外灼肝胆之精血,久而生意枯槁,中气亡败,则性命倾矣。胶饴温润淳浓,补脾精而养肝血,缓急切而润风燥,是以建中三方皆用之,以补中而缓急。
盖中气者,交济水火之枢,升降金木之轴,中气健旺,枢轴轮转,水木升而火金降,寒热易位,精神互根,自然邪去而正复,是强中御外之良规也。审其木燥而用芍药,水寒则用椒、姜,气弱则加黄芪,血虚则加当归,解此四法,胶饴之用,备建中立极之妙矣。
使用注意
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
丹溪以为能生胃火,此损齿之因,非土制水,乃湿土生火也,中满呕吐及湿热之证,皆不宜服。
饮片
来源产地
加工炮制
-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