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草药——蜚虻
文章协议:本文内容仅用于本站作者自学记录和知识存储,请勿随意散播及使用,未听劝告使用或分享造成任何问题与本站作者无关。阅读或分享即表示同意该协议。
类型 | 品 | 性 | 功效 | 味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动物类 | 蜚虻 | 微寒 | 活血祛瘀药 | 苦 |
性味功效
《神农本草经》
味苦,微寒。主逐瘀血,破下血积,坚痞,癥瘕,寒热,通利血脉及九窍。
《本草经集注》
味苦,微寒,有毒。主逐瘀血,破下血积,坚痞,癥瘕,寒热,通利血脉及九窍,女子月水不通,积聚,除贼血在胸腹五脏者,及喉痹结塞。
《长沙药解》
味甘,微寒。入足厥阴肝经。善破瘀血,能化宿癥。
归经
《长沙药解》:归肝经
别名
虻虫
常用方
《长沙药解》
《金匮》抵当汤,方在大黄。用之治血结膀胱,少腹硬满。大黄䘌虫丸方在大黄。用之治虚劳腹满,内有干血,以其破瘀而消癥也。
使用注意
《长沙药解》
虻虫苦寒,专破浮结之血,最堕胎孕。
饮片
来源产地
《本草经集注》
生江夏川谷,五月取,腹有血者良。
此即今啖牛马血者,伺其腹满掩取干之,方家皆呼为虻虫矣。
《中药大辞典》
为虻科昆虫复带虻或其他同属昆虫的雌性全虫。6~8月间捕捉。用蝇拍轻轻拍取,用线穿起,晒干或阴干。
平常居于草丛及树林中。性喜阳光,多在白昼活动。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。产广西、四川、浙江、江苏、湖南、湖北、山西、河南、辽宁等地。
产地
加工炮制
《长沙药解》
炒枯,去翅足,研细用。
《中药大辞典》
拣净杂质,除去翅、足;或用文火微炒用。
-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
赞赏者名单
因为你们的支持让我意识到写文章的价值🙏
本文是原创文章,采用 CC BY-NC-SA 4.0 协议,完整转载请注明来自 Nanbowan!
评论
匿名评论
隐私政策
✅ 你无需删除空行,直接评论以获取最佳展示效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