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灸大成第二章——丈量、入穴、深浅、针号
针灸的丈量、针刺深浅、入针方法及针的尺寸
针灸的丈量方法
丈量的方法,叫同身寸。所谓同身寸,因为每个人的高矮体格都不一样,所以你不能用自己的寸来量别人的,每一个人的寸都不一样。怎么量这个寸,把中指头弯起来,这两个横纹头, 点跟这个点之间我们定义为一寸,这是同身寸。以连接手掌的指端为长度标准。看的时候要看病人的手,不能看自己的手。所以每个人的寸都不一样,这是同身寸。
针刺深浅
下针有深有浅,一般言,受季节的影响,春天下针就要比较浅,秋冬的时候,针下的比较深。这就好像我们钓鱼一样。冬天的时候,鱼都在比较深的地方,针就要下到骨髓去,春夏的时候,天气比较热,所以针下的比较浅,这是一个观念。
还有病情在那里,决定我们下针的深浅,中医认为,皮毛是肺在管,肌肉是脾脏在管,血脉是心脏在管,骨是肾脏在管。一般下针的时候,如果病在皮毛,我们针就下在皮毛,如果病在肌肉,我们下在肌肉, 病如果是在血脉上面,我们就扎在脉的旁边,如果病是在肾脏,我们会从皮肤上面下针下在 骨头的旁边去。
过去有一句话,叫做“腹深似井,背薄似饼”。这指的就是针刺的深浅。腹部上扎针的时候,可深针,背上扎针,就不可以深针,否则会扎到内脏。扎到肺会引起肺气肿,但也不能说腹深似井,就扎那么深,不能乱搞。还有,胖子瘦子下针的深浅也不一样。
下针有个规距在那边,不能随便,有的穴道本来就浅,你也不能硬要把它刺过去,也无此需要。
针刺入穴的方法
入穴的位置
《针灸大成》提到入针的方式,下针的时候,要病人咳嗽一下,针就同时下去了。过去的针像火柴棒那么粗,所以扎针比较痛。用咳嗽,一咳,针就下去了,比较不痛。
要知道穴位,知道大概的位置,一般穴道绝对不会在肌肉上面,穴道都在两条肌肉中,或者是肌肉和骨之间、筋和肌肉中间、或者是在筋与筋之间、筋与骨中间。
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
成人与幼儿有非常大的不同,成人要留针,幼儿不留针,幼儿我们有一个特别的名称,叫单刺。
留针通常会留二十分钟,留针之后会做补泻,像中风的病人,留二十、三十、四十分钟、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没关系。
起针的时候很重要,拔针的时候,这个指头放在那,慢慢的拔出来, 出毛孔的时候,稍停一下,停个三十秒,再慢慢出来,这样一滴血都没有。这我们出针的方式,因针头很利,不能用挑勾出力的方式,会把血带上来。这是起针的方式。不要一直用力拔出来。
小孩子用单刺。什么叫单刺?针进去捻一捻就出来了,根本不留针。幼儿的定义以十四岁做为标准,十四岁以下,单剌不留针,十四岁以上,就留针。
下针姿势
下针时,病人采用卧姿。针灸下针后有一种现象是晕针。
中医有一句话“药不瞑眩疾弗缪”。这 句话,出自《后汉书》,所谓“药不瞑眩疾弗缪”,就是说一种治疗方式,没有产生瞑眩的话,这个病不会好。
有一种晕针的现象,是因为病人的姿势不对。姿势不对会产生的晕针,所以我们要病人采卧姿。
姿势不良,产生的晕针怎么处理?就是第一章的急救方式,先下人中,会很痛。晕针叫病人不要怕,先叫病人躺平。将胸腔的扣子打开。空气流通就会醒过来。不醒就十宣放血,脚趾头再放血。
针号的概念
常用的针,比如说 3215,32是针号,数目字越大,越细,一号,二号,三号 四号,很粗就像螺丝刀一样,32号已经很细了,15是一寸半,遇到过硬或肿胀的情况使用小号针,如28号。
一寸半的针用得最多,通常用在肌肉、四肢、身上都可以扎。如手指头旁通常用一寸针来扎。如果是为了透穴,可以用3230,32号三寸针用来透穴。有些地方会用到透穴,当场透就好了。身上有非常多的穴道,都可以用透针,透的时候不但不伤筋,不伤骨,不伤血脉,连一滴血都看不到,脚伤、腕骨痛,针一下去当场痛就去掉了。还有放血针。古代的针如皇帝九针,分别为
(1)鑱针。长1.6寸,针头大而针尖锐利,用于浅刺泄热。
(2)圆针。长1.6寸,针身粗大,针尖呈卵圆形,用于按摩皮肉。
(3)镵针。长4寸,针身粗大而尖圆如黍粟,用于按脉候气,治疗脉气虚少者。
(4)锋针。长1.6寸,针身为三棱形,针锋三面有口,十分锐利,用于刺络放血。
(5)铍针。长4寸,宽2.5分,形如剑锋,用于排脓放血,治疗痈肿。
(6)员利针。长1.6寸,圆而且锐,针身中部微粗,用于治疗急性痹证。
(7)毫针。长1.6寸或3.6寸,针身较细,针尖如蚊虻的口器一样尖锐,用于治寒热痹痛在经络者,能扶正祛邪。
(8)长针。长7寸,针身较大,针锋锐利,用于病变位置较深的痹证,又称芒针。
(9)大针。长4寸,针身粗,针锋微圆,用于关节水肿。
-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